國家隊下場90家中企聯合突圍打破美國半導體
最近,美國正努力游說日本與荷蘭,希望他們進一步限制對華出口半導體等設備。但荷蘭方面一反常態,堅稱荷蘭與歐洲要有“自己的戰略”,不愿意過度制裁。
荷蘭這次為何不跟隨美國腳步,一起圍堵中國?
報道稱,荷蘭進口的11%來自中國,僅次于德國。另據中國外交部公開數據,荷蘭與中國的經貿聯系非常緊密,2020年,中荷貿易額高達918億美元。荷蘭已經成為中國在歐盟的第2大貿易伙伴。荷蘭不想因為制裁失去中國市場。
另一方面,荷蘭對于美國新推出的《通脹削減法案》非常不滿,認為這犧牲了他們歐洲人的利益。美方希望通過這項法案,增加美國對歐洲乃至全世界電動汽車等產業的吸引力,希望大家把工廠遷往美國,幫助美國發展制造業,通過一系列轉嫁危機的方式緩解國內通脹。
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大臣阿德里安森斯稱,作為歐洲一員,美國新法案確實對荷蘭和整個歐洲工業產生不利影響,這將打擊歐企競爭力。
有這一層關系在,荷蘭不可能再對美國言聽計從,至于在半導體領域全方位圍堵中國的事情,荷蘭自然不會盡力去做。更何況,美國制裁中國半導體行業,荷蘭作為供貨商,也遭受了巨大損失。荷蘭不會眼睜睜看著美國把自己推向深淵。
今年10月,美商務部繼續加強制裁中國半導體,荷蘭是ASMI和ASML這2家半導體公司的所在地。ASMI透露,中國市場占該公司收入的16%左右,美國制裁后,該公司大約40%的在華收入也將受影響。
從這些跡象來看,荷蘭這是打算和美國硬杠到底了?話也不能這么說,荷蘭乃至歐洲都還沒有做好和美國撕破臉的準備。
面對美方拉攏,雖然荷蘭心理很不情愿,但它們還是表現得比較曖昧。阿德里安森斯表示,荷蘭不會做得太過火,但也不會直接關閉大門,荷蘭需要掌握平衡。
但他也強調,任何制裁都不能阻止中國擁有尖端技術,因為中國技術開發的周期很快,西方別太天真了。
荷蘭方面的意思是,在半導體領域,不會完全封鎖中國,但也不會完全站在中國這邊,幫助中國發展半導體。無論如何,這對中國來說不是個壞消息,為我們突破技術封鎖提供了更多時間。
在半導體領域,很多先進進程都掌握在臺積電和其他西方企業手里,國內目前還是比較擅長成熟進程。近些年來,中國半導體事業進步神速,中方不是研究不出來,而是需要時間。
為此,工信部、中科院等“國家隊”紛紛下場,接連帶領民間企業成立新機構,研制新技術,逐步突破西方技術封鎖。
自從多家中企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,很多國際上的技術標準組織,沒有辦法與之合作。工信部此前發布公告,要建立一個全國性質的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TC)。這意味著國家已經開始統籌集成電路的標準化工作。
于是海思、中興微電子、中芯國際、等芯片企業,以及騰訊、小米等客戶端企業紛紛報名參加委員會,企業數量達到90家。
在芯片市場上,ARM和X86架構曾是兩大主流。隨著技術發展,RISC-V這種全新架構逐漸崛起,這種架構發展潛力巨大,深受中企歡迎。倪光南院士也曾表示,抓住RISC-V這個的機遇,可以更快突破中國芯片困局。
有了國家隊的加入,中國半導體的突圍時刻已經來臨,假以時日,定能擺脫西方壟斷局面,掌握技術主動權。(文章采集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官方網站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)